房天下 >资讯中心 > 项目 > 正文

构建17条轨道交通+5大中心新城...这波规划事关未来700万江门人

鹤山楼市猪事丁  2018-11-29 09:39

[摘要] 11月27日晚,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下面简称《总体规划》),向江门市民全面展示2017至2035年江门城市未来蓝图。本次规划限期至2035年,预计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约600-700万人,增幅约53.5%。

房天下讯 11月27日晚,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下面简称《总体规划》),向江门市民全面展示2017至2035年江门城市未来蓝图。

▲官网公示图

根据《总体规划》显示,本次规划限期至2035年,预计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约600-700万人,增幅约53.5%。

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将建成市域主中心,鹤山将形成都市核心区,开平以及台山规划建设成市域副中心。中心城区将扩容提质,重点建设滨江新区、枢纽新城、科创新城、人才岛等区域,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中心组团方面,规划构建“三轴一脉、三片五心”的空间结构。枢纽新城、科创新城、蓬江中心、滨江新城以及鹤山中心城将成为五个中心

在交通路网方面,全市将形成“3(高快速铁路)、3(普通铁路)、4(城际轨道)、7(城市轨道)”的轨道交通体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可达,市域城市组团之间45分可达,中心组团半时可达。

▲江门华侨广场实景图

以下是《总体规划》全文:

城市概况与规模

江门市陆地总面积9505平方公里,江门中心城区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约221平方公里。现时国土开发强度约12.5%。未来全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土地面积的20%以内,确保蓝绿空间占土地面积的80%以上。

▲市域建设用地现状图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城市规模

根据《草案》显示:2017年市域常住人口约456万人,预计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约600-700万人,增幅约53.5%。未来全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土地面积的20%以内,确保蓝绿空间占土地面积的80%以上。未来将蓬江、江海及新会和鹤山的中心城区协同打造成5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

▲市域三线规划图

发展与目标定位

发展定位:中国桥都、海丝节点、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岭南生态儒城。

总目标:粤港澳先进制造业强市、华侨华人交往窗口城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滨海生态宜居城市。

▲区位图

城市空间布局

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将建成市域主中心,鹤山将形成都市核心区,开平以及台山规划建设成市域副中心。

▲市域空间结构图

区域统筹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

市域:落实“三区并进”发展思路,以交通设施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构建“两心两带六组团”的市域空间格局。

▲中心组图空间结构图

中心组团方面,规划构建“三轴一脉、三片五心”的空间结构。枢纽新城、科创新城、蓬江中心、滨江新城以及鹤山中心城将成为五个中心。

▲中心组团空间结构图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建设滨江新区、枢纽新城、科创新城、人才岛等区域,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中心城区用地功能布局示意图

城市特色风貌

市域:突出江门的生态格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

中心城区:重点加强城市门户及地标、城市界面、视线通廊、建筑风格、夜景照明的控制和建设引导。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三公里见林。

▲城市风貌图

▲江门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指引图

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级—区级—镇街级—社区级”四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15分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规划图

产业平台

优化“6+1”园区产业布局,江门人才岛与5大“万亩园区”、中心组团西部产业园区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1+6”、“5+1”的产业发展格局。

▲交通网络规划图

交通网络

公交优先:全市形成“3(高快速铁路)、3(普通铁路)、4(城际轨道)、7(城市轨道)”的轨道交通体系,“两点三辅多点”枢纽格局、“五横五纵二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可达,市域城市组团之间45分可达,中心组团半时可达。

规划建设约1000公里慢行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规划图

提供共享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级——区级——镇街级——社区级”四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15分社区生活圈。

▲江门市域公共中心体系规划示意图

构建优美宜居环境

加大公园建设力度、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中心城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3公里见林。

▲实景图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营造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海绵城市、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

▲实景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